河南省新安县委组织部 王博
一、整合资源,建强教育培训“主阵地”
坚持把优化提升县乡党校软硬件水平、用好用活区域内红色资源等作为建强教育培训阵地的重要抓手。一是做优做强县乡党校。高标准创建市级示范性乡镇党校3所;投资500余万元大力改造提升老党校学员宿舍、餐厅、教学环境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党校迁建项目,建成后新党校将成为学术报告、教育研学等设施一应俱全的一体化培训中心,为我县党员干部培训提供良好基础。二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注重以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需求,高质量打造涵盖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12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对硬件设施、功能设置等进行优化提升,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主题活动提供场所。今年以来,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1.9万人到我县参观。三是优化提升师资队伍。三年以来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县委党校注入7名硕士学历研究生人才,现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52.9%;每年通过外出跟班、名师授课、网络干部学院培训等方式提升我县党校师资力量,同时在各类培训班中,注重邀请张三、马其祥等基层干部代表为学员授课,切实优化师资队伍。
二、突出常态,拓展教育培训“全路径”
注重突出常态化教育,运用集中培训、支部领学、日常自学等方式,全方位拓展教育培训路径。一是开展轮训“集中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党务干部”等群体轮训,并适时结合中心工作组织外出到先进地区学习,让“集中轮训”成为常态。二是抓好融合“联动学”。以党史学习教育、“党课开讲啦”、主题党日活动、政治生日、“第一议题”等为载体,结合单位日常业务工作开展,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党史知识,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三是线上线下“指尖学”。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通过“乡镇五小”、城市书屋建设、建立“第一议题”制度等方式给党员干部提供学习空间;线上通过河南网络干部学院、“远程教育”、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学习内容,督促全县党员干部开启指尖自学模式。
三、分类施策,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
瞄准不同群体的工作特点,坚持分类施策,个性化培训教学,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模式,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一是结合需求,实施“菜单式”培训。坚持党性教育、业务能力等课程与干部需求相结合,班次开设前,征求参与群体及相关单位意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干部设计培训方案,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结合起来,保证培训内容契合实际,科学有用。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点穴式”培训。在普遍轮训的基础上,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分层分类分专题,开设科级干部、新录用干部、党务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同时注重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项目一线、重点工作一线等进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方式,探索“情景式”培训。突出一线抓教育,加大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体验教学比重,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学员到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发展一线、廉政教育基地等接受教育30余次。在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情景模拟“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一课”等农村党务知识,提升学员学习兴趣和可操作性。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