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
-
基层“表患”何解
身份证号有6种填报要求,有的地方一年要报送的表超2200份……近年来,基层减负初见成效,但媒体调查发现,“报表之困”仍未根治。 一年动辄成百上千的报表,看一眼都让人“压力山大”,更…
-
“减”出基层 “加”紧实干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是基层减负相关内容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单独列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
-
以党建引领基层减负,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则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基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
-
让八项规定精神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
在田间地头,群众评价干部的标准最直接:“不摆架子、不绕弯子、不搞虚的。”这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求是》杂志2025年第10期深刻指出,作风建设必须“一竿子…
-
壮马拉轻车:基层减负的破题之道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令人忧虑的是,在基层资源与能力捉襟见肘之际,却承载着超乎想象的繁重任务。“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回不完的群消息……”让基层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
让基层减负成为常态,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基层,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然而,曾几何时,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枷锁束缚,陷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督查检查…
-
作风建设青舟记:三字诀奏响八项规定青春强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强调“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
-
基层减负要抓住三个重心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减负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根本上减轻基层负担还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破除“形式主…
-
党员干部对AI发展的辩证看法: 赋能与挑战中的治理智慧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社会治理模式。面对这场变革,党员干部既需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红利,又需以审慎态度规避潜在风险,在“赋能”与“边界”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辩…
-
基层治理现代化:破形式之茧,赋实干之能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温度计”。从浙江安吉余村的生态蝶变到深圳南岭村的文明新生,无数基层工作者用汗水浇灌出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