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对于职业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每月工资多少的层面,至于职业和人生的交织关系,总觉得在自己漫长的人生跨度面前,考虑那么多是一种自我束缚。
终有一天,父母语重心长地劝我回家考公,并将他们自己卑微的一生拿来作参照,以证明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工作存在天壤之别。
那时,面对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择业幻想,我始终认为对未来那种不确定的探索拼搏要比安稳一辈子的被动接受更具诱惑,可是长辈言语中传递的信息也让我深刻明白:走别人走过的好路,比走出自己的路要轻松省力的多。虽然这两条路自己都没有亲身经历,但是脑补出的画面会一点点消耗仗剑走天涯的冲动,最终我做出了“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的选择。
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选择用情怀的语句来粉饰增色,以掩盖深思熟虑后的利益取舍,我也一样。就这样,在那个考公还不算太火热的年代,我端上了传说中的铁饭碗。
家乡是个小地方,这里感受不到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和自我奋斗的锐意进取之间那种相辅相成的价值获得感,有的仅是如何通过一份工作来承接眼前的小镇生活。你的地位、婚姻、交往圈子或多或少都有你工作的影子,那些本打算用青春的力量打拼出的东西,在这里似乎可以用一场考试即可获得。也许是我从小拥有的不多,所以才感到获得的很多,能否用一份工作去追平之前的人生差距,可能才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所在。
在相当长的一段自我满足和陶醉的过程中,我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那条别人走过的路,正如父母的劝诫所言,稳定可以扫清生活的坎坷,体面可以远离成长的挫折,人生得此会变得清澈。 很快,我顺着这条路走到了山脚,看着眼前通往高处的山阶,我明白这些台阶就是别人口中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等级划分的阶层。
一开始,我依靠在平路上积攒的惯性,几步一跨地试图尽快与地面拉开距离。慢慢地,我耗尽了体能,很难增加前行的势能,看着时不时从我身边一跃而过的同类,一种焦虑悄然而生。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几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前辈,当我诉说心中烦恼时,他们指着密林中一条蜿蜒小道,说道:一步一个台阶太慢,从这里上去别有洞天。我醍醐灌顶,走进了里面,路面的湿滑让我不得不卑躬屈膝,充斥的瘴气让我不得不戴上面具,一路的荆棘让我不得不伪装自己。我开始怀念大道的坦荡,不仅因为行为举止不会扭曲,更重要的是内心不会那样遮天蔽日。
有一天,我站在已经停留很久的半山腰仰望山巅,那是“爬山者”的梦想,也是万人追逐的天堂,但自己早已无力攀爬,一个人的精力和机遇总归是有限。当一个人停下脚步,脑海中便会浮现来时的回忆。我转身看着自己走过的路,出发时的那片土地也一并尽收眼帘。我端详着眼前的景色,一片静谧祥和,万家灯火展现着一个群体的大气磅礴,远处喧嚣讲述着一个民族的古老传说,袅袅炊烟勾勒着一个国家的复兴脉络,而那些暗含其中的矛盾与不公,就像美玉中的瑕疵一样,让人心生鄙夷和厌恶。
我突然明白了这条路的意义,不是所谓的跨越阶级,也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更不是一辈子的一劳永逸。它会助你登上高台,俯瞰我们的山河,用智慧的双眼发现隐藏在角落里的污垢,然后用一生的热血去化解社会前行的桎梏和人民生活的苦涩。 当我回头想再看一眼山巅时,却发现身后已是空空荡荡,目之所及之处一马平川,大地上洒满日月星辰的光芒,那些人生路上的颠簸起伏和攀爬追逐,只不过是心中的涟漪在荡漾。
(吏部尚书)